柔性主動防護網結合植被混凝土噴播復綠技術
各類工程建設開挖導致的高陡巖質邊坡因其獨特復雜的邊坡環境,一直是邊坡生態復綠技術中的難點與熱點,近年來掛網(鍍鋅鐵絲網)客土噴播復綠技術在高陡巖質邊坡綠化中也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雖然其具有施工高效、復綠效果快速等一系列優點,但是有些高陡邊坡地質安全隱患較多,單獨的掛網(鍍鋅鐵絲網)噴播無法解決其地質安全防護的問題,而采用柔性主動防護網結合植被混凝土噴播復綠的施工工藝通過主動防護網、生態棒等工序增加了邊坡的安全防護及生態營養基材的穩定性與附著性,同時達到高陡巖質邊坡的安全防護和生態復綠雙重效果。

柔性主動防護網結合植被混凝土噴播復綠技術是針對高陡巖石坡面進行主動防護網安裝施工(增加布設生態棒,進行坡面微地形處理),待施工完成后在主動防護網層噴射植被混凝土生態基材,即結合主動防護工藝措施對邊坡進行整體安全加固和支撐。又能采用生態復綠技術對坡面進行植被恢復,主動防護網不破壞和改變坡面原有地貌形態和植被生長條件,其增設生態棒布置給后期實施植被混凝土噴播綠化保留了必要的條件,植物能夠在其上自由生長,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與坡面防護系統結為一體,從而防止坡面破壞的水土流失,又保護了地貌和坡面植被,實現最佳的邊坡安全防護和植被恢復目的。
柔性主動防護網系統是由菱形鋼絲繩網、鍍鋅鐵網、鋼絞線錨桿等構成。防治各種巖石高陡邊坡坡面地質災害和崩塌、墜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護系統。網覆蓋包裹在所需防護的巖石坡面上,通過支撐繩和縫合張力、鋼絞線錨桿來對柔性網部分實現預張拉固定,從而對整個邊坡形成連續支撐防護,以防止坡面巖層體的風化剝落或危巖崩塌,從而實現其安全防護目的。
植被混凝土噴播復綠技術是采用特定混凝土營養基質配方和混合植物種子配方對巖石邊坡進行防護和綠化的組合新技術。是集巖土工程、生物學、土壤學、肥科學、化學、園藝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和水土保持等科學于一體的綜合性技術。此項技術的核心是植被混凝土基質配方,其根據邊坡地理位置、邊坡高度坡比、巖土性質、綠化要求等來確定水泥、植壤土、腐殖質、保水劑、長效肥、混凝土綠化添加劑、混合植物種子和水組成比例。
技術原理
基于柔性主動防護網的安全防護的基礎上,進行植被混凝土噴播復綠,在掛鍍鋅鐵絲網外側安裝生態棒,接著在生態棒的外側鋪設柔性主動防護大網,由內向外形成“鍍鋅鐵絲網+生態棒+主動防護網”的支撐加固組件;然后利用特制的噴播機械將植物生長基材(配置好的植被混凝土營養基質)噴射到支撐加固組件上,由于配置的植物生長基材內水泥、粘結劑、纖維材料的作用,植物生長基材會與支撐加固組件形成一個既能讓植物生長又不易被雨水沖刷的穩定基質營養結構層;最后再使用噴播機進行預先配置好的植物種子混合物的噴播,經過后期合理管養,達到安全防護、恢復植被、重構生態系統的目的。

工藝流程及要點
①截排水:截排水系統的構建根據邊坡開挖后的實際情況,若邊坡開挖方式為階梯式開挖,并預留了相應的馬道平臺,則建議修建“截水溝+排水溝”的排水系統模式,即整個坡體四周修建截水溝、馬道平臺上修建排水溝、平臺間通過跌水槽連接、坡面安裝排水孔,使用混凝土澆筑或者漿砌石的方式修建整個排水系統。截水溝和排水溝的尺寸根據匯水流量進行核算,一般情況下寬度設定60cm,深度50cm。若邊坡沒有預留的馬道平臺,則建議修建單獨的截水溝排水系統。通過構建合理的排水系統,減少降雨對坡體的侵蝕和沖刷,是重構巖質邊坡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
②清理坡面:坡面的清理工作不僅是后續各環節的安全保障措施,而且清理的好壞決定了支撐加固組件與坡面的粘合程度。清坡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安全帶、高空防護繩等安全防護裝備,現場有專職安全員監管,確保施工安全,清理中使用長約1m的撬棍,對松動、突出、存在安全隱患的石塊進行清理,并保證坡面過渡自然,從而使鍍鋅鐵絲網與坡面貼的更為緊密,便于支撐錨桿的固定。
③鐵絲網鋪設安裝:首先使用沖擊鉆機在坡面頂端每隔50~100cm打一排支撐孔,并安裝支撐錨桿,Φ=1.6~2.0cm,長度50~100cm;其次,鍍鋅鐵絲網(孔徑5cm×5cm,Φ=2.0mm)鋪設可采用坡頂順勢下放,鋪設時應拉緊鐵絲網,坡頂固定在已安裝好的支撐錨桿上,兩張鐵絲網之間搭接10cm;鍍鋅鐵絲網的搭接處使用#18鐵線進行捆綁加固,縱向間距每隔50cm加固一次;最后使用鉆機在坡面上打孔,按100cm×100cm間距梅花狀進行鐵絲網的固定,使用錨桿Φ=12mm,長度30~50cm,錨桿形狀為“L”型,并最終將錨桿砸彎使鍍鋅鐵絲網緊貼坡面。
④生態棒安裝:生態棒為150g/㎡(單平米克重)的無紡布縫制而成的長度100~200cm、直徑8~10cm的條狀生態袋,其內部填充種植土與有機肥、保水材料等混合物后,末端使用扎帶進行扎口封閉;利用#18鐵線將制作好的生態棒固定在鍍鋅鐵絲網的外側,最好在中間位置安置在錨桿上端,生態棒橫向安裝,縱向垂直間距30~50cm。
⑤主動防護網安裝:鋪設安裝主動防護網與鍍鋅鐵絲網的鋪設安裝交叉進行,鍍鋅鐵絲網鋪設安裝前,先進行主動防護網加固錨桿的安裝固定。(1)測量放線確定固定主動防護網的錨桿安裝孔位,水平間距3.5m,垂直間距3.5m確定一個孔位,坡頂、坡底各確定一排孔位;使用風炮機進行鉆孔,安裝孔的深度為1.5~3.0m,孔徑30~35mm;(2)加固錨桿使用直徑16mm帶螺紋端的鍍鋅錨桿,安裝錨桿(錨桿螺紋端朝外)并灌漿,漿液標號≥M20,灰砂比1︰1.0~1.2、水灰比0.45~0.50︰1的水泥砂漿,在下一道工序前注漿體養護至少需要3天;(3)第一層鍍鋅鐵絲網安裝完成后,接著在其上面安裝生態棒,其工序完成后,鋪設安裝主動防護網大網,兩張主動防護網之間搭接10~15cm,并使用Φ=1.2cm的鋼絲繩進行縱向串聯,橫向同樣使用Φ=1.2cm的鋼絲繩沿固定錨桿的位置進行串聯,并將橫向串聯的鋼絲繩與縱向串聯的鋼絲繩進行鏈接并固定在加固錨桿上,從而將主動防護網和鋼絲繩固定在巖質坡體的表面。
⑥噴射植物生長營養基材:在鍍鋅鐵絲網、生態棒和主動防護網完全安裝完成后,使用專用客土噴播機進行植物生長營養基材的噴射,要求噴射均勻、并達到設定的厚度(一般要求10cm)。
⑦混合種子層噴播:待植物生長營養基材噴射完成后1~2d后,進行適合項目的種子混合物的噴播,種子混合物主要包括紙漿、有機肥、磷肥、保水劑、粘合劑、纖維和各類種子,在水中進行充分攪拌后,使用液壓噴播機進行噴播。種子混合物噴播完成后,進行覆蓋環保草毯、遮陽網或者無紡布,并根據項目需求設置噴灌系統或者人工進行后期管護。
總結
在公路、鐵路、水利、礦山等工程建設形成的高陡邊坡,其特點為陡峭,無植生條件,或植生條件差,靠自然力量很難恢復原有生態平衡。采取工程安全防護措施,在保證邊坡穩定的前提下,盡快讓巖石邊坡披上綠裝,是減輕生態惡化,美化環境的需要,也是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在高陡邊坡將強度高的柔性主動防護柔性網安裝覆蓋在坡面上,來防治各類高陡裸露巖石坡面崩塌落石、風化剝落等地質災害。然后采用柔性的生態棒進行微地形改造處理,再利用專用噴播機械將富含有營養資材并具有很強的抗沖刷性能的綠化生態資材噴射附著在已掛網處理完的坡面上,形成抗侵蝕力強的基材層,以及形成與周邊植被環境相一致的多樣化植物群落,既能達到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恢復生態植被的效果,維護生態平衡。本組合技術較之傳統的邊坡綠化而言,安全性高,并且防護效果更好。
-END-